当前位置:首页 > 华体汇平台
夏都志丨禹县机械厂兴衰史(四)
来源:华体汇平台    发布时间:2023-09-24 14:59:49

  1983年,国家对手扶拖拉机生产推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制定了包括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及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严格的标准。面对挑战,时任党委书记的安振东认为:这既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企业上台阶的历史机遇。他一方面向县委领导汇报,争取政府支持;一方面动员干部职员,形成共识,鼓足干劲,奋力拼搏,拿取许可证。

  经过广大干群的的艰苦努力,1984年10月,一举通过了国家机械工业部、农牧渔业部对红卫—12型手扶拖拉机的“生产许可证”、“农机推广许可证”的检查验收。1985年5月,又通过了机械工业部“高品质的产品”的鉴定验收,同年10月在国家经委拖拉机抽检中获全国第二名。产品许可证及部优产品称号的取得,迎来了机械厂最辉煌昌盛的时期。

  在此期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购买手扶拖拉机的主体,市场需求慢慢的变大,特别是夏秋两季产品常常供不应求。自1987年开始,出现了排队购买手扶的局面。当时,厂招待所里住满了等待提货的农机公司业务人员。有的农机公司等几天装不上货,便抢战车台,强行装车。有的农机公司实在抢不到货,只好到郑州拖拉机厂或郑州第二拖拉机厂提货。上蔡县一个农机公司的业务科长在厂里等了一个月才装上了一卡车拖拉机,当是同事们开玩笑地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刘满月”。由于农机公司拖拉机缺货,扶沟、太康、沈丘、驻马店及信阳地区的一些农民坐车几百公里来厂排队买手扶,他们有的在厂里打地铺,等几天几夜。就连禹州本地农户买手扶,还要托关系、找熟人,可谓一车难求!

  1984年,本厂被河南省机械电子工业厅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初级技术统考先进单位”。1985年,被河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评为“经济效益显著单位”和“企业整顿先进单位”。1986年9月,厂改名为“河南省钧州机械厂”,同年被河南省电子工业厅评为“企业管理先进单位”。

  1987年,本厂在完成主流产品的同时,狠抓新产品研究开发与技术改造工作:投资43.5万元,建成TY—2015型农用运输车后桥金加工生产、部装及总装线型空压机;投资12万元,开发四轮运输车,并试制3台样机;投资10万元,改造铸造车间,提高铸件的质量和产量;开发研制新型铁水去渣保温新材料,用高岭土代替稻草做覆盖剂,属国内首创,于10月通过省级鉴定。

  1988年5月,我市成立第一个企业群体“河南省钧州机械厂企业集团”,以本厂为首,有6个乡办企业组成了松散性联合体。同月,经河南省机械电子工业厅、省计划经济委员会验收,被定为国家中一型企业。7月,国家机械部工程农机局和中国农机研究院共同举办全国首届名优手扶拖拉机拉力赛,钧州牌红卫—12型手扶拖拉机一举夺冠,获金杯奖。11月,禹州市标准计量局授权河南省钧州机械厂计量测试中心对全市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同年,企业上档升级为省二级企业,跨入省级单位行列。

  1989年12月,本厂综合档案上档升级为禹州市第一家省级验收合格单位,被河南省电子工业厅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1990年,被国家机电部列为“定点生产农机厂家”,当年生产HW—12型手扶拖拉机10053台,创造了建厂以来的最高记录,被列入“河南省重点企业”。12月,被评为“河南省双文明单位”,当时许昌市14家“省文明单位”,本厂是唯一的一家公司单位。

  1991年5月,本厂新设计的钧州牌1107农用运输车在天津虹桥车辆监测中心测试合格,全部符合国家颁布的运输车品质衡量准则,并于6月通过了机电部、公安部注册,列入运输车生产目录。7月,经国家计量局组织的一级计量验收检查,本厂计量工作获95.5分,荣获“国家一级计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当时在禹州是第一家,许昌市第2家(另一家是许昌继电器厂)。9月,红卫—12型手扶拖拉机参加希腊萨洛尼卡第56届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出。11月,全国手扶拖拉机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四次年会在本厂举行,来自全国的27家生产手扶拖拉机厂家参加政研会,本厂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本年,与郑州二柴、商丘车辆厂联合设计了新型机动三轮运输车,当年生产227台,开始在本市及周边县市销售。

  1992年4月,钧州牌红卫—12型手扶拖拉机荣获“国家商业信誉奖”。1993年组建禹州市模具厂,当年生产气泵235台。同年生产JZ1107运输车225台,JZ1108农用运输车通过测试,列入公安部、机械部颁发的农用运输车生产厂商目录,使农用运输车产品形成系列化。1994年8月,钧州牌手扶拖拉机被评为“河南省用户信得过产品”。1995年1月,组建后桥车间,3月建成年产1.5万台的三轮车后桥生产线月,组建高压电器厂,生产户内环氧树脂绝缘子。本年,市政府把本厂列入禹州市第一批16家企业“远航计划”,并被市经委推荐为“禹州市十面旗帜”。1996年11月,“火车头”牌三轮车列入国家农用运输车产品目录,成为我市第一家被国家承认的三轮车生产企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机械厂长期形成的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及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随时代的发展,夏收夏种和秋耕中大型拖拉机跨区作业的高效率、低成本成为明显优势,手扶拖拉机市场逐步萎缩,数年来开发的新产品均未打开市场、形成拳头产品。加上企业历史悠远长久,包袱沉重,人员臃肿(1996年,企业在册职工2145人),,企业陷入困境之中。

  1996年12月,根据禹州市委、市政府[1996]39号文件精神,本厂开始做股份制企业改制。1997年1月,由“河南省钧州机械厂”改为“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下设8个子公司:“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拖拉机公司”、“禹州市火车头农用车制造有限公司”、“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铸造有限公司”、“禹州市机器集团服务公司”、“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第二服务公司”、“禹州市机器制造集团运输公司”“禹州市高压电器厂”、“禹州市模具厂”。改制未达到预期目的,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1998年5月,禹州市政府下发了禹政[1998]32文《关于加强城市新区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钧州机械厂东厂区土地(涉及4个子公司)被列入新区框架范围以内。市委、市政府决定收回企业东厂区土地,要求机械厂东厂区在1998年年底搬迁完毕。机械厂于11月停止生产,实施搬迁,当时由房改办负责给机械厂443万的搬迁补偿。

  2001年,集团公司8个子公司,仅有拖拉机公司在艰难运行,公司开始推行“租赁经营、分块搞活”的经营模式。此时,大部分职工陆续下岗,只剩80余名职工。职工下岗后,除少数有技术、有特长的职工到非公有制公司实现再就业外,大部分下岗职工或因无技术、无特长,或因年龄偏大、身体有病等原因长期找不到固定工作。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企业进一步萎缩和大批职工的下岗,出现了不稳定现象,集体事件有发生。2004年8月,600多名下岗职工,因“三金”(社会养老金、职工医疗保险、失业金)一费(下岗生活费)问题到市委、市政府集体,并开始到省委、省政府,甚至赴京。2005年6月,企业下岗职工再次到市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下,在市经贸委的多次协调下,分批解决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下岗职工的激动情绪得以缓解,大规模暂时得以平息。

  与此同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因资金困难,无法对厂房及设备做正常的维护,天长日久,厂房塌陷破损严重,设备已长时间超过服役期限,企业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能力,仅靠租赁场地艰难维持,就没有能力为下岗职工缴纳社会养老金、职工医疗保险、失业金及发放生活费。随着职工年龄结构的偏大,大部分下岗职工陆续进入到退休年龄,职工养老金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2011年9月,因机械厂大部分低保户被取消低保待遇,再次爆发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集体事件。自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下岗职工每周一都到市委、市政府门前夏禹公园聚会,给禹州市的信访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在此期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机械厂下岗职工的诉求问题。在市委领导的指示下,在市工信局的努力下,2012年6月,恢复了部分下岗职工的低保待遇,同时,将1997年职工的股金定性为集资款,并分阶段、分批逐步解决职工垫交的养老金问题,方使势头得以遏制,企业依然在困境中坚守。

Copyright © 2012-2018 华体汇平台入口官网|华体汇app下载手机版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19742号-4 网站地图